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节(1 / 2)





  最后还是齐老三拍板,能帮得上忙就帮一把,他就算不记恩,好歹也不会成仇。

  再之后,齐家山这里就没什么客人了。毕竟现在这个消息也就是在附近的村子里传播,不能及远,知道的人有限。

  而这几天的时间,山地也都已经丈量完毕,大伙儿带着钱去大伯公家里登记了自己需要的田亩数量,然后在舆图上按顺序挑选自己看中的地方。忙了好几天,才总算是登记完毕。

  之后几位族老请了齐老三和齐老费一起去了县城办这件事,而村子里,修筑码头的事也正式开始了。

  为了能让码头坚固耐用,所以最后决定用石头来修。这样一来,就得先进山去采石,木料也要提前准备。在这段时间里,其他人则负责将选定的地方清理出来,大致的平整一番,该挖的挖该填的填,整治出一个雏形来。

  第57章 炒栗子

  永嘉十一年的秋冬, 本来是农闲休息的时节, 但整个万山村却处在一片忙碌之中。

  山上有人在开荒挖地,争取早日把自家份内的地方开垦出来, 明年春天就能种上庄稼。山下河边的码头上更是人头攒动,正忙着做各种修整。齐家山上, 唐家的别院正在紧锣密鼓的建造之中。而距离齐家山不远的一片山脚处,也有不少人正在搭建房屋。

  这些都是借着名目在齐家山划了一块地,所以打算搬过来住的外村人。因为万山村里没有多余的地方给他们建屋子,而且他们又大都是外姓,索性就单独划分一片地方出来。想必过上几十年,这里便会成为另一个繁盛的山村。

  除此之外,深山之中还有人在修整湍急的河流, 使之变得平缓,能够让载货的船只通过。

  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被调动起来,就连外村人也有不少闻风而至,让万山村变得十分热闹。在这种热火朝天的气氛之中,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充实的笑容, 就连走在路上互相打招呼的声音似乎都大声了一些。

  在这个没有电灯的时代,村里人都秉承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睡得早, 自然起得也早。哪怕天气一天比一天凉, 也完全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热情。

  再次伴着外面各种喧闹声睁开眼睛,周敏打了个呵欠,裹紧被子在床上翻了个身。

  现在家里有钱了, 这些用的东西,周敏可不会吝啬,直接请人弹了十斤重的厚棉被,盖在床上压得实实的。连带着周敏的睡姿都跟着变好了许多,毕竟被子重了踢腿伸胳膊总不那么方便。

  周敏怕冷,这种天气总是比寻常更加留恋被窝。往窗外看了一眼,见外头还只是蒙蒙亮,就安心的躺了回去。

  俗话说,睡不醒的冬三月。周敏明明只是打算眯一会儿就爬起来的,结果迷迷糊糊,居然又睡了过去,然后被敲门的声音惊醒过来,听见外头齐慧在叫自己,“敏敏姐?你在不在?”

  “在的。”周敏连忙从床上坐起来,哆嗦着穿好了衣裳,又将头发胡乱挽了,便下楼去给齐慧开门,“怎么了?”

  楼下照例已经烧起了炭火,上面搁着烧水壶,屋子里也比楼上要暖和得多。周敏一边倒水洗脸一边听齐慧道,“敏敏姐,有大船从上面下来了,我娘让我来叫你!”

  “船直接开过来的?”周敏愣了一下,在心里算了算时间,上面的河道果然应该修浚得差不多了。

  万山村里没有船,齐老费家那个都只能叫小木舟。而且这里毕竟没什么大江大河,冬叔这样的木匠也根本不会造船,最后唐一彦只好决定等河道疏通之后,直接从那边发两艘船过来。

  反正弄好之后本来也需要试航,无非是多带两条船而已,关系不大。

  梳洗完毕,周敏带着齐慧下山去了码头那边,也看到了那两艘船。

  在齐慧眼里很大的大船,周敏看来也不过如此。毕竟这只是一条小河,水没那么深也没那么宽,自然走不了太大的船。而且在这个时代,造出来的几乎都是木船,材料和技术都无法支持太大的船只。

  不过用来运货是绰绰有余了。

  这是个大消息,所以在码头这里看热闹的人不少,周敏在人群里找了一会儿,才发现了唐一彦的踪迹,连忙迎上去。

  见到她,唐一彦便笑着一拱手,“周姑娘,幸不辱命。河道已经修浚成功,试航也没有任何问题。从今日起,一应货物都可以由此运送出去了。”又问周敏,“可要登船去看看?”

  所谓“看看”自然不是上船去转一圈,毕竟船只不大,就算站在下面,也能够一眼看清楚。所以登船之后,船工便重新将船只启动,逆流而上。

  这种完全靠人工划桨的船只,行走起来速度自然不快,但胜在更加平稳。沿途山上大部分的树木叶子都已经掉落,看起来光秃秃的,但偶尔也能够看到几株常青树,木浆划破树木倒映在河面上的影子,一路往前。

  周敏坐在船头看了一会儿,河面的风吹得人有些冷,她裹紧了外面的衣裳,深吸了一口气,那仅剩的一点睡意顿时消失无踪,整个人都清明了起来。

  不久之后他们就听见了叮叮的响声,是在附近山上开采石头的声音。

  当初选定在这里采石,也是有讲究的。

  一来既然这条河道被疏通了,以后河流两岸自然会发展起来,开采石头、砍伐树木,便可以将两岸的地方清理出来,另作他用。二来石头很沉,光是靠人工搬运自然很麻烦,倒是就在河岸开采,一旦船只可以通行,便能直接运到码头去使用,节省了许多力气。

  方才船只从这里过去的时候,在这边负责采石的人就已经注意到了,只是没人开口招呼。这会儿见周敏也在船上,立刻呼喝起来。周敏跟他们说定回来的时候上去看看,顺便将这两天采的石头运回去。

  溯河而上,很快就来到被疏通的河段。

  唐一彦的修整方式,是直接从旁边挖开河道让河流绕行,没有跟原本类似悬崖峭壁的地形较劲。所以船行到这里,便能看见岸边新挖开的地方,河里的水也还是浑浊的。

  “我本来是想直接将河道挖平,但请了人来看,说是下面这一片都是乱石滩,就算挖平了也无法行船,很容易撞坏底部,所以索性重新挖了一条河道出来,所以花费的时间长了些。”唐一彦道,“周姑娘,要不要走到清平镇那边去看看?来回也费不了太多时间。”

  “不必了。”周敏往那个方向看了一眼。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她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触,更没多少迫切的心思。对于她来说,这条河疏通之后唯一的意义,就是村子里的东西可以很方便的运送出去。交通方便之后,村里的发展速度自然更快。

  她想了想,问唐一彦,“唐公子,你可知这条河的下游又是什么情形?”

  “这你就问对人了。”唐一彦道,“我回去之后特意查看过地图,从这里往下很快就是土人的地盘了。”

  “土人?”周敏吃了一惊,完全没想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居然如此复杂。

  唐一彦点头,“是的,他们归附之后另置州县管辖,所以那边就不是征州府的范围了,彼此也没什么往来,只定期在交界处开放互市。”

  周敏了然,看起来虽然土人已经归降,但是双方都在防备着,说不准什么时候又会闹起来。不过没听齐老三等人说过,想来应该也有数十年没发生过这种事了,倒也不必太担心。

  不过,顺着河流下去做生意的打算显然泡汤了。朝廷既然开放互市,自然不会允许在别的地方交易。

  好在她本来也没什么具体的打算,只是随口一问,这会儿想了想,问唐一彦,“唐公子,不知道你看的地图是否能借我一览?”

  这个时代地图还是战略物资,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到的。唐家世代书香,有这种东西传下来不足为奇,别的地方估计很难找到。周敏虽然并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地方去别处,但如果能够对天下局势了然于心,自然更有底。

  唐一彦为难的摇头,“实不相瞒,这是我们唐家所藏的地图,就连我也只能翻看,无法带出来。”

  “那唐公子还记得多少?能否大致为我描绘一番?”周敏又问。

  “这倒是可以一试。”唐一彦说着,似乎想到什么,又道,“其实这种事,你去问五哥更好。他从小身体不好,整日在房间里待着,看书解闷就成了唯一的途径,估计邱氏的藏书都翻阅过,地图想来也不会缺少。而且他记忆力好,又擅长丹青,所绘制的地图想必更加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