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她父母(2 / 2)


  「我是我,不是別人的媽媽。」媽媽說。

  「妳既然不能好好煮飯給孩子吃,就別生下我啊!」津有點生氣。

  「雖然我不覺得煮不煮飯給孩子吃跟生不生孩子有絕對的關聯,但我同意妳說的,生孩子需要很多的照顧,所以我以後不會再生了,這件事情是我年輕時沒有深思熟慮做下的。」

  媽媽想了想後,用非常冷靜的語氣回答津。

  「妳是說後悔生下我嗎?」津不確定自己是否該感到受傷。

  「不是那個意思...嗯,就好像妳走進一間高朋滿座的店,裡面所有的人都覺得這間店的菜色很棒,妳吃了也覺得不錯,大家吃了都沒問題,可是只有妳隔天嚴重腹瀉,並不是這間餐廳有問題,是自己的體質不適合,可是也不會後悔去過這間店,因為畢竟吃到了可口的菜餚,只是下次不會再去了。」

  媽媽停頓一下,難得用比較鄭重的口吻對津澄清:

  「是我不適合生孩子,但我並不後悔生下妳。」

  「妳的比喻簡直莫名其妙。」

  津很不爽,生孩子跟拉肚子這種事情怎麼能相提並論。

  「總之,我能保證的就是從此以後我不再生孩子,但我沒有辦法把妳塞回我肚子裡變回卵子,我們來商量一下彼此都能接受的作法。」

  最後津跟媽媽達成協議,每週至少要煮三次飯,但媽媽並不擅長料理,她也對料理不感興趣,純粹是為了滿足津的需求而下廚。

  第一次媽媽送便當到學校給津的時候,她的虛榮心飽脹到頂點,終於也可以炫耀自己是多麼被寵愛了,對那年紀的孩子來說,能展現一個媽媽手做色香味俱全的飯盒,可能就是最大的自我認同。

  結果津打開飯盒的時候,她差點哭出來。

  飯盒說起來是很豐盛的,也看得出平時散漫的媽媽花了不少心思,但是一半的菜色是罐頭 (津推測是媽媽炒壞了料理只好放入罐頭替代),另一半菜色則曖昧難辨,跟色香味俱全完全搭不上邊。

  圍過來看便當的同學倒是覺得很新奇,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有罐頭鮪魚耶!我喜歡吃這個!」

  「還有花生麵筋,哈哈,怎麼會跟鮪魚放在一起?」

  「這個黑黑的是什麼?」

  後來大家倒是一人一口地刮分了津的便當,吃到過鹹或焦苦的部分就嘻嘻哈哈地吐掉,沒有人抱怨這個便當很難吃,這對同學們來說,是一成不變的校園生活裡偶然發生的有趣事件。

  津自己是一口也吃不下,同學們分享美味的便當給她,她也完全沒碰,她又生氣又想哭,這他媽太沒面子了。

  回家之後她跟媽媽發了一場很大的脾氣,又哭上半天,她找來網路上關於手作便當的資訊給媽媽,讓媽媽試做,但即便是還不太成熟的津,也知道媽媽完全沒有烹飪天分,她不得不放棄。

  那之後她不要求媽媽做菜了,她去圖書館借了很多料理書,然後自己作出媲美專業廚師的可口便當,叫媽媽幫她送去學校,一週兩次。

  媽媽挑挑眉,沒說什麼,不過確實幫她送了一整年的便當,直到津後來吃膩才停止。

  津的廚藝不比爸爸和叔叔差,三人還會經常交流,可說是拜媽媽所賜。

  津就是這樣愛面子又虛榮的孩子,面對媽媽,她會情緒化會哭鬧,不過媽媽既不安慰她,也不責備她,只是隨她發洩情緒。

  媽媽包容和接受津所有的樣子,不過對津而言,縱容和放任是更貼切的用詞。

  在爸爸、叔叔和媽媽三人陪伴長大下的津,成為一個非常有衝突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