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节(2 / 2)


  “小姑娘,展出的这个是真品吗?你们怎么鉴定的?”

  “千八百年的画了,是不是掉色很厉害啊?是怎么保护的?”

  “五分钟哪够用啊!你跟我们说说,待会重点该看什么。”

  ……

  佟彤一一耐心解答。到最后,那个学美术的高中生提出了几个很专业的笔法上的问题,佟彤也不假思索地答出一串干货。

  观众们窃窃私语:“瞧人家一个小姑娘懂这么多!故宫招志愿者都得是研究生学历吧。”

  佟彤脸一红,腼腼腆腆地解释:“不不,我是文物修复的实习生,最近观展人流多,我才来帮忙的。我们志愿讲解员门槛不高,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报名……喂,那位先生!闪光灯关了!”

  *

  刚进入正殿展厅,佟彤就看到一道晃瞎人眼的白光。

  十三米长的展柜周围人头攒动。大家恨不得脸贴在玻璃上,在五分钟的观展时间里,不遗毫发地捕捉国宝的每一丝细节。

  只有一个中年男子十分特立独行。他一头披肩发,络腮胡,一身绣满金龙的中式褂子,胸前一个巨大的玉貔貅,腕子上一副包浆浓厚的紫檀木手串。

  那白光就是从他手中发出来的。佟彤再仔细一看,那不是手机闪光灯。而是个迷你聚光手电筒。

  手串男弯着腰,电筒对准玻璃底下的画作,一寸一寸地挪移。

  一边照,一边用唯恐别人听不见的声音自言自语:“啧啧,这透光,不愧是真品!这叫双丝绢,是宋代的……去年我也经手过几件……”

  旁边游客纷纷皱眉,又怕他不好惹,敷衍地点头。

  佟彤快步走近,伸手握住手电末端,声音严肃而礼貌:“先生,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请勿用光照射展品。”

  手串男见是个比他二十来岁小姑娘,压根没正眼看:“不就是不让开闪光灯吗?我没开啊。”

  佟彤依旧彬彬有礼:“我是工作人员。先生请您收回手电筒。”

  她说话带京腔。手串男瞥一眼她的胸牌,看见“志愿者”仨字,鄙视地一斜眼。

  一口比她更拽的京腔:“不照两下谁知道你们是不是拿赝品糊弄人?我告儿你,我是专业搞鉴定的,知道我经手的文物都值多儿钱吗?”

  还是“专业人士”,看来不是蠢,是纯坏。

  不过,用闪光灯、手电照射文物虽然恶劣,照个三五分钟也不算违法。故宫博物院不是执法机关,能做的也只是劝阻而已。

  佟彤尽可能严厉地说:“这是违反博物馆规定。请您立刻收起手电筒。”

  手串男脸色一黑:“干嘛?我花六十块钱进来的。我爱怎么看就怎么看,你能把我怎么着?”

  “……不然我叫保安了。”她晃了晃对讲机。

  佟彤天生软妹气场,就算她说“我杀人了”都没人当真。只好搬出保安来。

  手串男看到其他几个工作人员也闻声而来,这才撇了撇嘴,朝她瞪一眼。

  “同行相轻啊,啧,看个画儿都不让。”

  手串男翻着大白眼,在群众们鄙视的目光中拂袖而走。

  ……

  故宫博物院每天的游客成千上万,出几个奇葩很正常,佟彤习惯了。

  她讲了几场,口干舌燥,打算回办公室喝口水。

  出门一拐弯,忽然听见身后有个年轻女声小声抱怨:“这儿不能抽烟吧!”

  一个大嗓门压了回去:“没人管!”

  佟彤回头一看,只见走廊拐角处,赫然躲着个包浆手串。

  他百无聊赖地敲着栏杆,眺望底下的午门广场。看来是不死心,想等那个难缠的志愿者下班,重新混进去“鉴宝”。

  而且他居然叼着半截黄鹤楼,吞云吐雾嗦得挺带劲!

  他正好站在两个监控中间的死角。巡逻的保安大概是去帮忙疏散人流了,一时间没管到此处。

  烟味扩散难闻。刚才那个提意见的年轻女生被他怼了一句,敢怒不敢言,往旁边挪了几步。

  佟彤微微动气,白皙的脸蛋上飞出两道红晕。

  “先生没看到门口的牌子吗?”她走上去,“故宫是文保单位,需要严格防火,不能吸烟。”

  手串男一看又是她,脸一抬,冷笑一声:“小妹妹,处事要圆滑,懂不?你这种态度我要投诉的。”

  仿佛是笃定了这个娇滴滴的软妹子拿他没办法,手串男又嗦了一口烟,故意弹出一点烟灰,直落到汉白玉栏杆上去。

  佟彤慌忙伸手一挡,“喂!”

  烟灰落在她袖子上,烧出一个圆圆的小焦圈。

  旁边排队的几个游客连连皱眉,有人小声说:“欺负人小姑娘,怎么这么没素质啊。”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