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章(1 / 2)





  赵老三捧着那四方陶器,追出来说:“我还想着让你挑一个呢?”

  宝珠脚步没停,连连摆手。

  乾启把手套一卸,反着一卷,顺手扔到院子里的垃圾桶里,追过来问:“没事吧?”

  宝珠心里泛着恶心,摇了摇头,点点桌上的茶,乾启忙伸手摸了摸,还热着,端给她喝,她就着人家的手慢慢喝了一小口,赵老三洗了手进来,一看她这架势,心里说:“娇气成这样,乖乖,那还怎么玩古玩,多少人现在打着灯笼找刚出土的呢。”

  宝珠抱歉地看看乾启,把人家当丫鬟使唤了。

  乾启倒不在意,“好点了吗?”

  宝珠点头。

  他忍不住关心道:“你这身体……”

  宝珠伸手从他手里接过茶杯,吹了吹上面的茶叶说:“没事,前几个月出了次车祸,才刚好,所以还得养一养。”

  乾启眉头皱起,想再多问一句,却又怕太唐突,只深深地望着她。赵老三心里倒是飞快一转,觉得这大姑娘大概是和自己在解释,真是个懂事人。赶紧去了厨房,招呼自己老婆手脚快点。

  他刚一走,宝珠就对乾启使了使眼色,乾启靠近,她靠在他耳边,低声问道:“那瓶子,你怎么看?”

  淡淡的香气缭绕上自己,乾启耳根一热,指了指桌上的,“那个?龙泉窑梅子青色的小赏瓶呀?对吗?”

  表情纯真,语气天真,俊气迷人,像只待宰的羔羊。

  宝珠抬手,差点没忍住敲他一下,小声说:“那是梅子青色吗?还赏瓶?你准备赏给谁?”

  赏瓶这词,雍正那朝才出的器形,作赏赐用的,宋代哪里有。

  乾启看着她抬了抬的手,语气不着痕迹的亲昵,眼中带上笑意,小声解释:“说习惯了。” 他玩清三代,看到那相似的器形,条件反射就给归类了。

  宝珠也笑,低声极快地说:“就是个普通货色,不是梅子青,剩下的你自己思量。”说完推开乾启,坐直了身子,一副和他没关系的样子。

  乾启肩膀被推了一小下,极短的时间,可那细手指留在身上的感觉却清晰绵长,耐人寻味。这女孩行事一向有章法,他一想就明白,因为自己刚才的关心,所以才有了这番话,先前进屋的时候,她半点意思都没露,这人倒是,一分人情都不愿沾别人的。

  说不出心里该高兴还是生气,他低声说:“我知道了。”

  不过想来赵老三真的以为这是个好东西,和自己一样。不然也不会还热情十足的叫了这人,来帮自己掌眼。

  赵老三确实是不知道,很快就端了菜进来,和自己老婆一通忙活,张罗了一大桌。倒像要过年。

  “我就是沾了没文化的亏,入行的晚,再想学,也学不动了。希望都在我儿子身上。”赵老三刚坐上桌就感慨。

  她老婆是从乡下跟出来的,留着旧式他们那里的习俗,客人来了不上桌,自己回屋去吃。

  厅里只留他们三个,也好说话。

  宝珠看着那一桌菜,又看看乾启,不知道他会怎么办,赵老三显然对乾启也很不同,介于客人和朋友之间。看赵老三提到自己儿子,她顺嘴问道:“那孩子没和你一起?”

  赵老三给乾启倒了杯白酒,“出门学艺去了,跟着我,一辈子还是这样,连个自己的店也开不起。三年前,让我托人送到景德镇去了。”

  乾启一听,好奇道:“去那儿学什么?”

  赵老三笑的与有荣焉,“当然是做瓷。仿古瓷。”他手执乾启带来的五粮液,好像是奥斯卡的小金人,红光满面地说:“大姑娘那天拿走的那个笔筒,说真的,就是他做的。”靠近宝珠,笑着问:“做的不错吧?”

  宝珠点头,“专家说,高仿里面,至少九十分了。”她看了看时间,示意赵老三给电视换台,“等会那个鉴宝节目上也许会演。”今天又宸打电话给她,特别交代千万别回家,估计上电视这事是没拦住。

  赵老三当然有兴趣,换了台,三个人就着电视吃饭,倒更随意。

  乾启笑意满满看着宝珠,没想到她真能折腾,斗宝都斗上电视了。果然不负众望,结果更是令他大跌眼镜。

  连赵老三,都目瞪口呆。

  “这样也行?”听到里面说自己儿子的手艺有九十分,他更是喜上眉梢,复又感慨:“这行里要学的东西太多。我,实在是年纪大学不动了,只能这样混日子。希望我儿子以后能出息。”

  宝珠抬手,小指刮了刮眉尖,寻思着:作假,能有什么大出路,一辈子还是见不得光。

  乾启倒是久久,久久都没回神。

  再看向宝珠的时候,他的心思已经千回百转,神往心碎。那一天,看着她怎么和赵老三你来我往,最后出其不意选了个不值一提的笔筒,可这东西也能被化腐朽为神奇,造成这么强烈的娱乐效果,实在想不到。

  宝珠趁机拿出那块玉,放在桌上,对赵老三说:“完璧归赵。”

  赵老三没有接,对着乾启说:“大姑娘非池中物,她看不上这东西。”乾启看向宝珠,她倒是极柔婉地说道:“怎么会是看不上,只不过我现在不想收这些东西了。”

  “刚才那个四方块的瓷器,倒底是什么?”乾启柔声问,他还惦记着,她说的每句话,他恨不能都刨根问底,免得回家惦记。

  她轻轻瞅了他一眼,脸上带上了笑,慢慢道:“和那碗上面的诗倒是有点关联,床前明月光,刚才那东西,就是一个井床,古人怕小孩子淘气,押在井上的。”

  “井床?”乾启迷惑,“你是说,那诗上面说的床是井床?”

  “不然你以为是拔步床?”宝珠调侃他。

  乾启摇头,“当然不是,可那不是胡床吗?”

  胡床——马扎。

  “马先生说的。”赵老三也知道,这典故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

  宝珠茫然摇头,“不认识什么马先生,可是古人吟诗作对,是最风雅的事情,你说他是坐在马扎上怀念故乡更贴切,还是立在院子里的井边抒发感情姿势更优美,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乾启想了想,如果是自己,大概是在院子里,加上这诗原本是:举头望山月,说不定,还不是在自家的院子里呢。他端起酒杯,碰了下宝珠的果汁:“受教。”

  宝珠抬手捂上自己杯子:“我可是拿来主义,你多看点书,上面都有,别谢我,这个我担不起。”

  乾启无奈放下杯子,抬手揉了揉眉头,“你这人……”真令人头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