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2节(1 / 2)





  周敏对此十分不解,如果改良如此容易,为什么之前却始终没有进展?

  还是一个工匠私下说了一番话,才让周敏恍然大悟。

  据工匠的说法,其实之所以现行的雕版都是这种字大空多的版式,始终没有改进,那是因为没有必要。毕竟开印刷作坊的人,印了书肯定是想卖,而卖书肯定想多赚钱。既然如此,一页少几个字,书厚点儿,多分几册,定价更高,能够赚到的钱自然更多,又何必改良?

  听完这个原因,周敏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些工匠眼中,估计是个有钱不赚的冤大头吧?

  第82章 印书

  周敏眼前放着的是一本《论语》。

  这是工匠们使用新的雕版和墨印出来的作品。原本一篇论语, 一万一千多字, 印出来有五十多页。但是现在, 改良之后, 印刷出来却只需要二十几页,足足薄了一半。

  工匠们显然也对这个结果很震惊。

  实际上, 他们并不像周敏想的那样觉得她是个冤大头。毕竟减少了页数之后, 售价自然是降低了, 但成本同样也下降了呀!而且,薄利多销的道理谁都懂, 你的书比别家便宜,自然买的人就多,其中的利润,却不是可以简单计算出来的。

  周敏翻看了一下,发现改良之后的成品,字数虽然增多了, 但质量上并没有受到影响,仍旧十分清晰。

  这主要是因为墨水的改良。如今的雕版还在使用水墨,只添加少量的松节油, 所以墨迹很容易晕染开。因此字必须要刻得大一些, 否则很可能会糊在一起。

  在周敏的建议下,工匠们对水墨进行改良, 向其中添加了油。因为周敏这里可以提供各种榨油的材料,所以苎麻、油茶、花生等都被用来做过尝试,最终确定了材料和配比。

  直到现代, 印刷使用的也都是油墨。这上面或许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基本上都是细节的调整,可以说在这方面的工艺,已经没有太多可挑剔之处了。

  至于版,考虑到竖版字本来就比横着排版更占空间,即使周敏后世买的台版书籍,一页的字数也差不多是六百字。但是现代的印刷技术比这个时期何止提高了一辈?所以能够增加到一页四百字,周敏也算是比较满意的。

  但整体的成果,她却觉得还有可改进之处。只是一时间又挑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她只能反复的翻阅着手里的书。

  几个工匠站在她面前,见她脸上竟没有多少喜色,原本的欢欣鼓舞之色就淡了,有些惴惴的站在那里,彼此交换着视线,都生出了几分担忧。他们觉得已经改良了许多的东西,怎么这位新东家仿佛还是不满意?

  这些表现,周敏没有注意到,石头却看见了。他走到周敏身边,低声问,“娘子,有什么问题吗?”

  “我就是觉得应该还有可以改进之处……”周敏皱着眉,满脸疑惑,“但是又说不出是哪里。”

  石头将她手里的书接过去,翻了两页,也没有发现问题所在,便道,“那就先把书留下,慢慢想就是,反正咱们并不着急。”

  周敏点点头,调整了一下脸上的表情,朝对面的几位工匠笑道,“改进的速度比我想的快,我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接下来……”她说着伸手取了一张就放在旁边的白纸,本来打算先安排作坊开始印刷,但这张纸一上手,周敏的动作不由一顿,脸上的表情先是诧异,而后恍然。

  她从石头手里取回那本书,翻开之后,捻了一下纸页,问,“这是两张纸粘贴在一起的?”

  “是。”其中一个工匠回道。

  原来,因为当下的印刷技术做不到在正面和反面同时印刷,所以通常的印刷方式,是在一面印刷之后,将纸张对折,有字的一面向内,空白的一面向外,而后将空白面粘贴起来,再进行装订。

  这样一来,每一页的厚度自然就与普通的纸张不同。

  周敏之所以觉得不对劲,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然而因为她来到这里之后所翻阅的书全都是用这种方式装订的,所以只是觉得不对,却说不出是哪里有问题。还是刚才拿了单独的一张纸,才发现不同。

  “很好!”发现了问题所在,这就简单了,周敏脸上露出几分笑意,“接下来,我希望你们能够继续改进工艺,能够在一张纸的两面都印刷上文字。这样成本就可以再次大幅降低。”

  第一天周敏就交代过,她的目标是要降低成本。他们不需要懂得周敏的打算,只要达成目标就可以了。所以此刻听到周敏这么说,也不意外。问题是,周敏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在强人所难。所以工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立刻回答。

  周敏便又道,“我知道你们的疑虑。但以前不能两面同时印刷,是因为墨的缘故。现在既然改良了油墨,或许可以再尝试一下。我会给你们一段时间,如果真的做不到就算了。但若能够做到,到时候我会给你们发奖金,人人有份!”

  听到这个承诺,工匠们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其实周敏并不知道,这些工匠,那是宣斌从内府那边抢过来的。他们都是身在匠籍之人,一身手艺世世代代的传下来,被皇室豢养,专门为皇家刻印各种书籍。

  既然是这种身份,他们的技艺自然十分精湛,那是全天下都数得着的。但在京城时,根本不需要做什么改良,反正只要按照定例来就可以了,要求的是准确和精美。

  身为手艺人,谁不希望钻研一下技艺,所以周敏想改良工艺,他们其实也挺有兴趣的,甚至有些人本来就进行过这方面的改进,所以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些成果。

  既然如此,周敏给钱给物,让他们去钻研新的工艺,工匠们自然也是乐意的。

  他们所担心的,无非是最后没有成果,让周敏不满意,从而砸掉这个饭碗。——身在匠籍,根本无从决定自己的命运,从前在宫中,也就是按部就班的过日子。但突然被昌平侯送到这里,换了新的东家,他们心里自然不免惴惴。

  不过听到周敏许诺奖励,工匠们便立刻升起了斗志。

  虽然手握着全天下都有数的精湛工艺,但实际上,工匠们的日子过得却说不上多好。毕竟每个月的俸禄有限,而宫里的赏赐也不可能到他们手上。到了这里之后,他们之所以尽心办事,也是因为周敏每个月给的工钱不少。

  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位新东家十分大方,她许诺的奖金自然也不会少。如此一来,当然人人奋进,再三保证一定会努力,不辜负周敏的期望。

  周敏对此也很满意。如果能够做到两面印刷,那么二十几页的论语,就会缩减到十几张纸的厚度。就算加上各种集注,估计也不会超过一百页。完全可以装订成一本书。这样一来,成本自然大大降低。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在以前,因为知识太过昂贵,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能始终处于蒙昧之中,根本没有机会学习和接触。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形成一种观念:读书人是尊贵的,普通人是不配读书的。

  阶级就是这样形成的。

  虽然很久以前,陈胜吴广就已经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但实际上,这两个人同样是读书识字的。对于更多的普通民众而言,他们限于种种条件,一辈子所能看到的就只有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很少会去思考大道理,更没想过要去改变这一切。

  他们沉默且温顺,绝大多数时候逆来顺受,所以他们的声音,也从来不被人所重视。

  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要让他们学习,接触并懂得更多东西,开始学会思考。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周敏能够做到的,只是往人群中扔一粒火星,等待着星星之火势成燎原的那一天。虽然,那一天不知道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她或许也根本看不到。

  所以现在,她就要让“知识”降价,让更多的人能买得起书。

  从作坊里出来,周敏手里还拿着那本《论语》,反复摩挲着书皮,若有所思。石头知道她在想事情,所以也没有打扰。两人往前走了一会儿,周敏忽然问,“石头,你说如果咱们自己造纸,是不是会更便宜?”

  石头一怔,而后才摇头道,“如今市面上的纸张,按照质量不同,售价也有变化。但总体而言,纸价已经算得上极低了。若阿姐你是要自己造质量上佳,兼有别的用处的花笺之类,倒是可以自己造纸,工艺上精益求精,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更好。但若只要便宜,自己造纸未必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