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2章(1 / 2)





  “到了再叫我,我眯着眼睛打会儿盹儿。”车子行到拐弯处时,她低低地对车外的闲云说。

  “累了?”一个低沉悦耳的声音蓦地响起,惊了她一跳。

  容真倏地睁开眼来,吃惊地望着眼前的皇帝,“皇……皇上?”

  顾渊含笑踏上车辇,毫不客气地坐在她身旁,把她的脑袋从硬邦邦的车厢上移至自己的肩上,“睡吧,一会儿朕叫你。”

  “您在这儿看着臣妾,臣妾哪里睡得着呢?”容真哭笑不得,“您不是喝醉了么,说是先回宣明殿了,怎的会跑到臣妾的车上来?”

  顾渊漫不经心地勾唇一笑,朝她做出个无奈的表情,“若不是那样说,朕哪里能带你偷偷溜出宫去?”

  这下子容真的眼睛睁得更大了,“出宫去?现在?”

  顾渊含笑点点头,“趁着没人知道,咱们偷偷溜出去。”

  “去哪儿?”

  “浪迹天涯吧。”

  “……”

  顾渊侧过头去看着容真扶额的表情,扬了扬眉,“怎么,不信?”

  “不信。”干脆利落的回答,看来这小姑娘是真不把他当皇帝,一点不给面子。

  “不信也得信,朕这就带你浪迹天涯去,虽说……”他温柔地捏捏她的鼻子,“虽说只有一晚上。”

  车辇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向前驶着,顾渊看着容真微微眯着的眼睛,语气轻快地说,“今天早上朕问过太医了,谢太医说你这些日子调理得当,身子好了不少,只是因为怀孕容易困倦,所以嗜睡。你眯一会儿吧,到了地方,朕会叫你的。”

  容真也不推辞,当下点点头,靠在他肩上沉沉睡去。

  顾渊看着她很快陷入睡梦的安静模样,心里是平和悠长的温柔,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世界上好像终于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没有政事烦扰,没有宫廷斗争,唯有两个人的地老天荒,地久天长。

  不知过了多久,容真隐约感觉到有人在用什么东西挠她鼻子,痒痒的,随手拨弄了几下,那个人都不停,她终于不情不愿地睁开眼睛,略带幽怨地看着眼前的人。

  顾渊竟然跟个孩子似的饶有兴致地捻起她一缕发尾在她鼻子上挠痒痒。

  “醒了?”他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被您这么一弄,还能不醒么?”容真揉了揉鼻子,打了个喷嚏,任他在自己身上披了件大氅,“怎么,我们要下车了?”

  顾渊认认真真地替她在脖子上打着结,轻柔的动作牵起几根发丝,无意地在她颈间摩挲了一会儿,弄得她猛地一缩脖子,咯咯直笑,“别,快别啊皇上,痒死了!”

  “痒就痒,动不动提死做什么?”顾渊瞥她一眼,因为不擅长做这种伺候人的事情,半天才打好结,收回手来,“走吧,下车了。”

  容真笑吟吟地看他不悦的模样,跟在他身后踏出车门。顾渊先下了车,然后转过身来扶她,她小心翼翼地挪脚往地上踩,不料中途被人猛地抱起来,身子一腾空,下一刻安安全全地落地了。

  重心不稳地朝他怀里一扑,还没抬头就听他含笑道,“怎的出了宫,爱妃反而胆子见长,主动投怀送抱了?”

  容真想笑着反驳,岂料一抬头,就被四周的景象给震撼了。

  这里是……夜市?

  他们身处京城夜市间的一条巷子口,只消再走几步,就进入了热闹的人群。

  街上人来人往,摆摊的,开店的,卖花灯的,演皮影戏的,还有各式各样热气腾腾的小吃……容真倏地僵在原地,看花了眼。

  她有多久没见到这样的场景了?五年?十年?

  自打被送进宫以后,每一日的夜晚都在寂静无声的宫里度过,宫中有宵禁,过了时间就不能随意走动,而她也就在这样寂寞的夜里过了整整十年。

  可是今时今日,她终于又一次看见了繁华热闹的街市,恍若隔世。

  顾渊笑容浅浅的看着她着迷的样子,忽地拉起她的手,“朕这就带你去看一看京城的夜市,看一看天子脚下,百姓过的是如何安稳无忧的日子。”

  容真愣愣地说不出话来,随着他一同踏入了来来往往的人群里,他护着她,她安稳无虞。

  作者有话要说:皇上变身偶像剧男主,小言的时代到来了!

  下章看点:没有最煽情,只有更煽情!

  ☆、第95章.充媛一

  第九十五章

  京城的夜市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尚在过年期间,四处都张灯结彩,灯笼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之景。

  顾渊把容真护在身后,以免来往的行人不留神碰到了她,而四个跟着出宫来的贴身侍卫两两一队,分别走在皇帝的前后,保护他的安全。

  郑安走在皇帝左边,谨慎地伺候着,时刻观察着周围的场景。

  只是他多虑了,大街上来往的人都忙忙碌碌地过着节,谁有这闲工夫去关注他们呢?

  容真简直就像忽然流入大海的一尾小鱼,在这样浩瀚斑斓的天地里失去了呼吸,只能呆呆地看这样沿途的场景,久久回不过神来。

  经过挂满脸谱的木架,她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拿起一只又一只脸谱戴在脸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十分好看。摊贩笑眯眯地问他,“小少爷,可还满意?五文钱一只,价格便宜,童叟无欺。”

  经过卖灯笼的货摊,她看见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人用苍老颤抖的声音问道,“灯笼怎么卖?”

  那摊主是个年轻小伙,眯着眼一脸精明样,笑呵呵地说,“二十文钱一个,做工精细,风里来雨里去也没问题!”

  老妇人迟疑了片刻,摇头道,“太贵了,能便宜些么?我家那老头儿在城里的书铺守门,每晚回来时,外面一片漆黑。我只是想买只灯笼挂在门口,好叫他回来时远远地就能看得到家的方向,心里也会踏实不少。”